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2025年暑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开展“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以热忱激活基层工作。这个暑假,他们化身‘乡村多面手’——整理档案、调解纠纷、科技助老等在琐碎中见担当,在细微处显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一
个人介绍
姓名:孙赫蔓
专业班级:供2201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站前街道新华社区
二
工作内容
1.规范楼道车辆停放:对楼道内停放的车辆(如自行车、电动车等)进行有序疏导,将其移至小区公共停车区域,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并在楼道张贴提醒。
2.宣传标语撰写:协助街道设计简洁有力、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政策信息、文明理念和安全知识,帮助居民提高政策知晓度,确保居民快速理解关键内容。
三
实践感悟
在社区工作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当我在楼道间穿梭,将一辆辆随意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有序疏导至公共停车区时,看到的不仅是通道变得畅通,更是居民们逐渐养成的安全意识。每次张贴"消防通道勿占用,生命安全有保障"的温馨提示时,都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简单的车辆挪移,更是为邻里安全筑起的一道防线。
在宣传标语的创作中,我学会了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最重要的信息。通过观察居民的生活习惯,我发现那些能让人记住的标语,往往就像邻里的家常话。"电动车不上楼,安全记心头"这样的大白话,比生硬的"禁止电动车入内"更有说服力;"楼道不堆物,火灾不入户"的顺口溜,让安全知识变得朗朗上口。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社区治理就像在编织一张安全网。规范停车是网的经纬,确保应急通道时刻畅通;宣传标语是网的结点,在每个居民心中系上安全意识的结。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实则关乎每个家庭的安全与幸福。未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真正的安全,就藏在这些日复一日的用心守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