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2025年暑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开展“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以热忱激活基层工作。这个暑假,他们化身‘乡村多面手’——整理档案、调解纠纷、科技助老等在琐碎中见担当,在细微处显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一
个人介绍
姓名:杨林
专业班级:水2202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博硕街道彩宇社区
二
工作内容
1. 逐户走访辖区商户,细致登记其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及实际需求,为社区精准掌握商户情况、提供针对性服务奠定基础。
2. 协助整理社区档案,对各类资料进行系统分类与规范归档,使档案管理更趋条理化、规范化。
3. 面向居民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解读等方式,助力群众深入理解民生保障、便民服务等相关政策。
三
实践感悟
这个暑假回到家乡参与基层服务,于我而言是一场兼具实践意义与思想启迪的成长之旅。
起初面对这些工作,我尚显生疏拘谨:与商户交流时难免局促,整理档案时偶有疏漏,政策讲解也常因表达不畅而词不达意。但在一次次实践中逐渐摸索门道,后来与商户沟通时已能从容自若,档案整理愈发高效有序,政策解读也能做到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深入其中才恍然发觉,这些看似基础的走访、登记与宣传,实则是连接社区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在与商户、居民的频繁互动中,我真切触摸到家乡发展的鲜活脉动,也让“服务群众”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实践——原来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份细致记录、每一场认真讲解,都在实实在在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解决他们的困惑。
这份实践让我对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层的体悟:当看到自己的工作为社区运转添砖加瓦,当感受到群众因理解政策而展露的笑容,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协调与实务处理能力,更拓展了我的认知维度——让我明白基层工作的价值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点滴之间的踏实付出。
这场服务家乡的经历,既是对社区工作的实际助力,更是我个人成长路上的宝贵积淀。那些在实践中收获的感悟与能力,必将成为未来参与基层工作时,心中一份笃定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