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2025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第九期)

来源:城建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浏览次数:10

 风采展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2025年暑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开展“匠星归桑梓城建绘新图”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以热忱激活基层工作。这个暑假,他们化身‘乡村多面手’——整理档案、调解纠纷、科技助老等在琐碎中见担当,在细微处显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01个人介绍

姓名:卢学志

专业班级:水2401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吉林省梅河口市柳河县三源浦镇兴隆村人民政府

02工作内容

1. 整理并录入乡村电子档案:收集乡村各类纸质档案,如村民信息、土地承包合同等对材料进行分类筛选;按照统一格式将信息录入电子系统,对录入数据进行校对核查;最后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存储与备份,同时建立检索目录,方便后续查询调用,助力乡村管理信息化。

2. 乡村宣传反诈骗:通过安家走访、微信群等渠道,普及常见诈骗手法及防范知识;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套路;协助老年人安装反诈APP,指导村民识别可疑来电和链接,提高警惕性


03
实践感悟

2025年暑假,怀揣着用专业所长服务乡邻的初心与在实践中锤炼自我的向往,我回到了吉林省柳河县兴隆村,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返家乡”实践之旅。在基层岗位的磨砺中,我将专业逻辑与乡村服务需求实现了巧妙衔接,更在耐心细致、灵活应变等综合素养上得到显著提升,为青春岁月镌刻下实干的印记。

实践期间,我专注于两项工作:整理并录入村务档案,以及开展乡村反诈骗宣传。整理档案时,我将专业学习中电路设计的严谨逻辑迁移到工作中,对村民信息、土地流转记录等资料逐页核对、分类编码,把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条理清晰的电子模式,深刻体会到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连接着村民的信任与基层工作的规范,丝毫不能出错;进行反诈骗宣传时,我摒弃生硬的理论宣讲,针对村里老人多、对新型诈骗手段不熟悉的特点,挨家挨户讲解“冒充客服退款”“虚假中奖”等骗局的套路,还手把手教老人设置手机来电拦截,真切感受到防范诈骗不能只讲“原理”,更要让村民听得懂、用得上。

这段经历让我看清了自己的短板:曾因对村里人情往来不熟悉,宣传时没能精准抓住重点;也曾因档案信息繁杂,初期整理时频频手忙脚乱。但当看到村干部用电子档案快速调取信息时的便捷,听到老人说“现在接到陌生电话心里有数了”我深深体会到付出的价值。这让我更加坚定,青春就该扎根泥土,让专业带着烟火气,为家乡的进步添砖加瓦。

此次实践不仅是我成长的“练兵场”,更印证了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专业赋能实践,实践反哺成长”的育人思路。当青年学子的专业知识对接乡村的真实需求,当青春的理想在故土的滋养中成长,行动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愿更多学子以实践为舟,在服务乡邻中汲取成长力量,让青春在扎根大地的奋斗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