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2025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第八期)

来源:城建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2025年暑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开展“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以热忱激活基层工作。这个暑假,他们化身‘乡村多面手’——整理档案、调解纠纷、科技助老等在琐碎中见担当,在细微处显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个人介绍


姓名:纪佳阳

专业班级:供2301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埝头乡纪家庄村

工作内容


1.档案整理工作:负责村级档案的系统化管理,涵盖村民基础信息、土地权属材料、社会保障凭证、村务公开记录等各类文书。需严格按照年度、事项类别进行分类归档,建立规范索引体系,对破损或老化档案进行修复与数字化备份。

2.老年群体帮扶工作:面向村内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帮扶服务。日常协助办理水电费代缴、药品代购、证件补办等事务;定期组织健康监测、居家安全排查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重点关注独居、高龄老人的生活需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3.反诈骗宣传工作:聚焦农村老年群体,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教育。通过入户宣讲、案例解读等方式,将典型诈骗案例转化为通俗表述,增强老人对“冒名诈骗”“虚假投资”等套路的识别能力;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反诈功能,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协助设置风险拦截机制。


实践感悟


2025年暑假我作为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供2301班的学生,参与了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组织的返家乡实践活动,怀揣着热忱与期待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埝头乡纪家庄村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工作。

刚开始我的任务是整理村部的档案。推开那间堆满文件的小屋,熟悉的纸墨味混着灰尘扑面而来——里面有土地承包合同,也有近年的扶贫项目记录。我按照年份和类别,将散落的医保名单、低保申请、村务会议记录一一分类,用档案袋封装、编号、登记造册。遇到模糊的手写记录,就询问档案室的长辈。有些数据缺失的表格,专门跑去找村会计补全。一周下来,原本杂乱的档案被整齐地码在新书架上。

接着我开始帮衬村里的老人。面向村内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帮扶服务。日常协助办理水电费代缴、药品代购、证件补办等事务;定期组织健康监测、居家安全排查等活动;隔壁的李奶奶子女在外打工,我经常下午就去帮她打扫院子,陪她去村口的小菜园摘菜。村西头的纪大爷不会用智能手机查养老金明细,我手把手的教他操作,把查询步骤写在卡片上塞给他。

最后一周,我加入了政策宣传的队伍。反诈骗宣传时,我把学院发的宣传册翻译成方言,用大喇叭在村里广播,还帮老人们在手机上安装了反诈APP。医保和养老政策宣讲会那天,我负责给村民们发资料,解答大家的疑问,看到他们弄懂后的笑脸,特别有成就感。

  这次返家乡实践,让我以“村民”与“大学生”的双重身份重新审视家乡:整理档案时,从泛黄纸页中读懂村庄变迁的轨迹,明白琐碎记录是发展的“指南针”;陪伴老人时,在一来一往的细碎关怀中体会乡情的重量,懂得陪伴是最质朴的回馈;参与村容整治和政策宣传时,在村民的热情与期待中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深知家乡的变好需要每个人的付出。这次实践让我懂得,返家乡不只是“回到家乡”,更是“扎根家乡”——用知识服务家乡,用行动温暖家乡,这才是我们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最珍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