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2025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第四期)

来源:城建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2025年暑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开展“匠星归桑梓 城建绘新图”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以热忱激活基层工作。这个暑假,他们化身‘乡村多面手’——整理档案、调解纠纷、科技助老等在琐碎中见担当,在细微处显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个人介绍:

姓名:纪星羽

专业班级:安2302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创新中心

工作内容:


1.信息采编:关注辽阳县本地时政、民生、文化等领域动态,收集政府会议、乡村振兴项目进展、社区活动等新闻线索。

2.素材整理:整理文字素材,包括采访记录、背景资料等,提炼核心信息,协助采编人员快速获取所需内容。


实践感悟:


在辽阳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创新中心的实践,让我对基层媒体工作有了真切而温热的认知。信息采编时,跟着前辈走村入户,那些混着泥土香的话语,让我忽然懂得,新闻从不是案头冰冷的文字,而是带着田间地头气息的民生温度。为了让这些故事真正走进乡亲们心里,我们反复打磨稿件,让好内容扎根大地,像村口的老槐树那样,把根须扎进群众生活的土壤里。

素材整理看似琐碎,却藏着媒体工作的细腻与严谨。那些堆在硬盘里的视频片段、录音文件,其实是无数个鲜活的瞬间:可能是大娘领到养老金时眼角的笑纹,可能是孩子们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奔跑的欢呼,也可能是工匠修补农具时随口说的“老手艺不能丢”。我学着按主题、场景分类归档,给每个片段标注关键信息,这些看似琐碎的整理,实则是在为每一份真实“存档”,让藏在细节里的故事有机会被更多人看见。

这段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融媒体既是政策落地的“传声筒”,更是群众心声的“扩音器”,而它传递的每一份信息、记录的每一个瞬间,都关乎信任与责任——这与我所学的安全工程专业竟有着奇妙的共鸣。安全工程讲究“防患于未然”,需要细致排查每一处隐患、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基层媒体工作亦然,无论是字句斟酌的稿件,还是分类归档的素材,都是在为信息的准确传递“筑牢防线”,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对细节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将媒体实践中习得的严谨与温度融入专业学习,既努力成为能守护安全防线的“工程师”,也始终做一个善听民生、能讲好基层故事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