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示(九)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青春逐梦,情系桑梓:投身家乡实践,担当时代使命为增强我院学子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学子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引导志愿者踊跃投身社会实践,2025 年寒假期间,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聚焦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返家乡志愿实践活动,学子们踊跃参与,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华章,为家乡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这些返家乡实践活动,不仅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更是城建学院学子成长的生动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与家乡的深度互动中,深刻领悟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专业本领,持续为家乡、为祖国建设挺膺担当,奏响青春奋进最强音。
相信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的青年们,在未来征程中,会将这份担当延续,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更亮眼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个人介绍
姓名:张永祥
专业班级:供2201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工作地点:西宁市城北区朝阳社区
工作内容
志愿清扫积雪:前期准备有集合志愿者,分配铁锹、扫帚、推雪板等工具,规划清扫区域,明确人员分工,如划分主干道、人行道、社区出入口等清扫小组。先用铁锹铲除厚积雪,堆放到路边;再用扫帚扫净残留雪渣和结冰处,撒融雪剂辅助融化;针对车辆、垃圾桶周边等难清理部位,小心细致清理,避免损伤公共设施。将积雪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影响交通和环境;检查清扫区域,确保无遗漏,保障道路和公共区域恢复安全畅通。
社区环境净化:对社区内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垃圾桶内垃圾,避免外溢。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如楼道杂物、隐蔽角落堆积物,确保垃圾无残留。清扫社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去除灰尘、杂物。对社区内的健身器材、长椅、宣传栏等公共设施进行擦拭消毒,保持干净整洁。修剪花草树木,清理枯枝落叶,防治病虫害,确保绿植不被冻伤的同时保证健康、美观,为居民打造舒适的小区环境 。
红色物业志愿: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咨询,如水电费缴纳渠道、周边便民设施位置等。协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像联系靠谱的维修师傅处理家电故障、疏通管道等。定期探访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帮忙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组织志愿者陪他们聊天解闷,丰富精神生活。
实践感悟
这次志愿活动,宛如一场自我提升的奇妙之旅,不仅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与组织能力,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奉献所带来的纯粹快乐。往昔,我曾单纯地认为志愿活动不过是简单的付出,可当亲身经历后才惊觉,自己收获的远比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它让我对身边的一切更加珍惜,也在我心底种下了一颗坚定的种子,激励我在未来持续传递爱心,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倾尽全力、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实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关怀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给予。即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却也能为他人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这不仅是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更是一场对自我心灵的滋养。我学会了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坚定了持续奉献的决心。我愿化作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去照亮更多身处困境的人,让爱与希望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蔓延生长,生生不息。
参与社区环境美化项目时,从清理那些藏污纳垢的卫生死角,到耐心地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整个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当看到社区环境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变得整洁优美,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一种由衷的自豪之情便在我心间油然而生。也正是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意识到,看似渺小的个人力量,一旦汇聚起来,便能产生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 。
这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校园生活,更应胸怀天下,积极投身于广阔的社会舞台。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探寻自身的价值与使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青春与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华彩篇章。